隨著3D打印廠商對硬件、軟件、材料、工藝的理解越來越深,對于金屬成型微觀層面的把控也越來越細膩,對于檢測、認證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,3D打印金屬件的的性能已經毋庸置疑,鉑力特、鑫精合、飛而康、倍豐激光等廠商的3D打印金屬零部件已經在火箭、衛星、飛機上被使用。在齒科、模具、醫療、汽車、散熱器等領域也在不斷的被市場認可和采用。
省”字代表了成本的降低,任何一項新技術,剛剛出來的時候都是成本高、用量少,比如當年的大哥大手機。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、產量的提高、原材料成本的下降,新技術的成本也會大幅下降,進入更多客戶的可承受范圍,甚至對原有技術產生變革性的替代。
在成本及其敏感、市場化程度較高的行業,比如手板、齒科領域,近幾年3D打印設備、材料、服務的價格大幅下降,齒科金屬3D打印從百萬級別降低到40萬元上下,手板的3D打印服務價格更是降幅達到90%。3D打印已經逐步從“不敢用”“用不起”過渡到“用得起”“放心用”“小批量用”。
隨著國內3D打印行業的不斷發展,國內產業鏈上下游的供應商也在不斷的出現,彌補國內在這些產品方面的空白市場。